裕民,花一样的裕民。
在新疆塔城西部边陲的这座小镇,处处都有花的身影。每一条道路两旁的绿化都仿佛流淌的花溪,出城公路朝任一边望去都是无边的花海。在我们住处附近的裕民公园,更是一片花的世界:银叶菊、秋水仙、薰衣草、天竺葵……它们肆意填满着每一个空白角落。
图 1 裕民街景
和花一样可爱的,还有这里的孩子们。
在支教团与当地孩子们的初见面破冰会上,我们作为带队老师带领每一小组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,有一位小男孩让我印象颇深。在一位小女孩被抽到但是太害羞不愿意表演节目时,他从茫茫人海中一眼认定了我,指着我大喊一句:“这位哥哥要表演!”
图 2 裕民街景
我猛地一惊又哭笑不得,忙问他:“你要哥哥表演什么呀?”
他二话不说,脱口而出让我跳一段大家都熟知的网络热梗舞蹈——
没辙,不会,会也不跳。
我只好笑着和他赔罪说不会,在孩子们的起哄中唱了首歌才被放过。
破冰会结束,我狠狠地抚摸着他的脑袋,心想:这“仇”我记着了。
可是,还没等我想好怎么“收拾收拾”他,这位最皮的小男孩儿抢先一步,在我上完他们班的所有课的那天下课后,紧紧抱住了我。
他一改顽皮的神情,头埋在我的腰处,然后又怯怯地望着我,委屈巴巴:“哥哥,我还能再见到你吗?”
我好不容易把他紧紧抱着我的手松开,蹲下来,揉揉他的脑袋:“可以哦,过两天告别会会见到的。”
“那,那你一定要来找我玩!”
“好!”
告别会上,他送给我一个珍藏的手办,送给我的课程助教小高老师一个粉色的很好看的草莓熊水晶球。
图 3 和文中小男孩的合影
在裕民半个月的支教生活中,孩子们不断用他们的热情、质朴、纯真打动着我。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像这位小男孩一般把所有情绪表达地淋漓尽致,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藏不住那份光亮。这份目光里,有对外面世界的好奇,对知识的渴求,对我们的依恋,还有更多只属于孩子的东西。后来,这份依恋变成了不舍,或许还会有思念。但我知道他们会带着专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活力,和我们带给他们的知识、思想、回忆,在大大小小的快乐烦恼中继续向阳生长。他们是属于这里的别样的花儿,开满漫山遍野。
图 4 告别会结束后支教团全体成员与孩子们合照
我们一共在裕民待了14天,塔城1天。12天教学,3天安排给我们来自长三角四所高校60余人的支教团集体调研。孩子们按年龄段分成四个教学班。我和同来自主持人社的高歌同学开设了“朗诵与表达”课程,每个班上一节课,一人主讲两节。学生的年龄跨度大(从三年级到初二),所以我们每一堂课的用例、思路、风格都作了相应的不同设计。我很高兴,这堂星空朝阳、晨光夜风见证的我们精心设计的课,据说是同学们反响最好的两门课之一——尽管四堂课上完,我们对课件仍然有一万种更改的想法。
三天的调研行程,我们前往了中哈边境的小白杨哨所,为“扎根边防,蓬勃向上”的小白杨精神感染;和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魏德友爷爷亲切交谈,聆听一代代兵团人的守边故事。走访江格斯乡和前进村,看“一乡一村”如何旧貌换新颜;走进当地民企,看“一花一羊”如何引领当地经济发展。作为调研组成员,我们有幸得到了家访的机会,学生、家长、教师……一个个人物形象不断丰满的同时,一幅幅当地县域教育的生动图景也跃然纸上。这正是:
宣边疆精神,汲振兴之魂;赞乡企代表,探振兴之真;谱教育篇章,播振兴之种。
图 6 课堂上
当然,字数有限,还有很多地方不容一一列举。它们在我心中都默默埋下了一颗种子,发芽生根,让我的思想土壤愈发厚实。我也记不住每一位同学的名字,但我知道他们和他们的笑容,在我心中有他们自己的位置。
我又想起了支教团来时的路。我们来时,台风“杜苏芮”过境,我们正是从暴雨如注的冷灰中出发,穿云越岭,才集结在这片五彩缤纷的土地。人间沥沥,天上晴空。山花知我意,谈笑有无中。
在裕民,有一座公园全是秋千。在摇晃的秋千下,同样遍地花开。在这些花中,有一种叫“随意草”,最为可爱,我最喜欢。它们的花序没有固定的位置,你拨向哪,它就开在哪。我想孩子们和它也有相似之处,我们只负责引路,他们本就有无限可能,自会自在绽放。
我希望有机会再回到那里。晚风中,花团锦簇的裕民公园里各族人民尽情起舞,我教过没教过的孩子们在夕阳下尽情奔跑。“花样裕民”四字雕塑傲然挺立。我会再走走公园门口那条几步就有一座秋千的路,抬头,我会再看到那句熟悉的标语,拉着晚霞作背景,热情地欢迎八方来客:
“梦里山花路,画里裕民行。”
图 7 梦里山花路,画里裕民行
我院2022级本科生 郭东昊